自然之道 NatureWize
  • 首页
  • 项目
    • 家庭自然俱乐部 >
      • 自然寻宝
      • 2013年活动照片薄
      • 2012活动照片簿
    • 城市农夫可持续生活项目 >
      • 城市农夫博客
      • 城市农夫--可持续生活观影会
      • 城市农夫---自然体验活动
      • 城市农夫---乐事集
    • Project WET
    • 生态营 >
      • 2013年劳伦斯大学芦荻小学项目
      • 2013年广州Utahloy国际学校-----芦荻小学实践项目
      • Utahloy国际学校-芦荻小学项目
  • 近期活动
  • 加入我们
    • 成为合作伙伴
    • 支持
    • 实习生/志愿者
    • 共同工作
  • 关于我们
    • 2013年报告
    • 理事和员工 >
      • 司悦溪 Katie 的博客
      • 小亢的博客
    • “自然之道”新闻
    • 联系我们
  • 产品
  • English

成都朴门永续生活培训

11/20/2013

0 Comments

 
图片
·培训时间:2013年11月3--6日
·培训地点:成都市郫县友爱镇
·培训主要内容:
1、什么是永续生活?什么是朴门?
2、朴门的伦理是什么?朴门的设计原则是什么?
3、如何利用朴门的伦理和设计原则?
4、学习并实践朴门的实战策略与技术



·学习是内容安排:
第一天:主题:能源 (朴门永续设计简介、设计原则、设计工具)
第二天:主题:水 (如何设计雨水收集装置,并制作雨水收集装置)
第三天:主题:土壤 (积极创造土壤的原因、制作堆肥,学习如何在种植的过程中恢复土
              壤的养分及活力)
第四天:主题:人与自然的连接 (生态社区社会性朴门设计练习)
    朴门起源于1970年的澳大利亚,设计的缘由是为了尊重自然事物的发展方式,让自然界中的万物各司其职,以积极的态度面对自然的变化,并从中获得所需。为了长久地延续土地的活力,在从自然中获得所需的同时,养育自然界中的万物,让整个自然循环持续不断,是朴门永续生活的目的。
    在朴门永续生活的概念中包含了农耕的文化和对于永久性生存的思考。而人在朴门的概念中是存在于自然中的一种独立生态,这样的个人生态中需要由土地关怀和对人本身的关爱。对于土地的关怀有助于环境生态的发展,对于人本身的关爱则可以推动社会的健康发展。当土地与人融洽共存,产生自然界的生命伦理,伦理中万物具有与生俱来的价值。于是自然、生命与社会则得以公平共存。
    随着世界大发展,多数自然资源被消耗殆尽,因此实践朴门永续可减慢自然资源被消耗的速度,同时能挽救自然资源。实践朴门永续生活首先要设计如何实践的蓝图。

朴门设计的伦理与原则
    朴门的三项伦理:照顾地球、照顾人民、分享多余。任何的生命得以生存依赖于地球,照顾地球不破坏地球的自然系统是首当其冲的任务。当地球以良好的状态持续循环时,人类便可从中获得生存所需并维持良好的生活品质,但一切人类活动不应伤害地球。当人类活动产生多余产品时,应节制利用,不浪费和过度消耗,而将其投入到对于地球的关爱中。

朴门永续设计原则
    设计原则可分为六大类,分别为:关于能源的原则、关于学习的原则、关于合作的原则、关于生态的原则、关于尺度的原则、关于生存的原则。

关于能源的原则:收集、储存、回收当地的能源
                有效率的能源规划
                使用并珍惜再生资源与服务


关于学习的原则:观察与互动
                灵活应用并回应变化
                将问题视为正面的资源

关于合作的原则:将合理的相对位置整合起来
                每个元素可产生多项功能
                同一元素有多重来源

关于生态的原则:运用并尊重多样性
                运用自治和接受回馈
                使用边界生态及重视边缘资源

关于尺度的原则:从设计模式到细节规划
                采取小而慢的解决办法

关于生存的原则:有劳有获

        总共15条设计原则,原则从观察土地、周围环境、自然模式和系统开始,首先考虑降低改造为自然环境干扰。在着手实施朴门种植时,对于自然的态度是合作而非对抗,在自己建造的种植环境中建立自然生态。即使是选择建设材料也需要考虑材料是否会造成污染和破坏,并且能够长期使用。由人独立构造的种植区域,需要饲养动物以培育健全的种植系统,同时也需要其他植物比如杂草的协助。在建造和实践种植时应尽量减低消耗,创造低消耗的永续生活方式。在过程中会不断遇到各种问题,但是问题也是正面的资源,可帮助我们改进与创造。建造的材料应就地取得,不产生废弃的材料,将每件物品充分利用,也不浪费自然提供的资源,保留土地本身的水分和土壤的肥力。很多能源是可以免费获得,比如风能、太阳能、水能。利用扇形设计工具设计小规模的密集型系统。充分利用物种间共生与对抗性,搭配种植,提高土地利用率。通过合理的安排,可以让同一元素发挥多种功能。利用物种间的竞争或协作关系,创造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虽然设计和建造的是相对独立的生态系统,但也需要考虑更大的环境发展和需求,全球化的思维,寻找自然的模式以活化设计。最后,在慢慢地发展过程中,构建土壤,使用合理的技术将种植环境美化,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利用的一个重要工具是区位分析,仔细观察和分析周围环境,利用环境的有利因素,增强或减弱环境因素的某种冲击。分区分析的目的在于达到有效率的能源规划。在分区分析的使用中,不一定是固定面积或同心圆,区域划分是一种概念,而不是固定的土地界限,他们之间的划分是流动性的。可根据实际的土地情况,分析周围环境,再根据环境设计种植区域。这有利于采用朴门种植技术的人,能因地制宜,设计出更适合本地地形和环境的种植区域。

        对于本次课程中提到的种植理论和实践内容,能有效地在面积较大的土地上开展。而针对城市家庭种植,如果没有特定的建筑结构,或者周边环境,则很难将整体的朴门种植技术充分利用。只能说在城市家庭内种植,或者在社区内小范围种植的时候,能采用朴门设计中的部分伦理和理论,对种植活动本身进行分析。对于实践操作更需要我们以朴门设计的理论为参考,设计适合自身环境的种植方式和区域。

        通过网络信息我了解到,目前全国多个城市都兴起了朴门永续生活的建设活动,虽然大部分是以个人和家庭为单位开展种植,但是也有许值得借鉴的城市朴门种植经验。杭州的一位市民朋友受到朴门永续种植思想启发后,利用朴门种植方式在自家进行有机种植的朋友,他在微博中记录和描述了自己的种植设计,以及种植成果,确实是朴门永续种植运用在城市中的良好示范。主人家利用现成材料、废物回收利用,不仅减少购买节约了开支,还减少了废弃品对环境的污染。城市中景观植物较多,但是占了地盘却缺少实际价值。于是主人家 自己院子里的景观换成了可以结出果实的实用树种。根据自己家庭的需求安排种植的环境,既能收获事物,也能有休闲纳凉的好地方。对于种植区域的规划,面积大小直接与个人需求和身体条件有关。让劳作的人能轻松完成劳作,就是设计的目的。如果能有蓄水的水缸,水缸里则个放进小雨,既能观赏又能为浇灌草地提供水。在鱼池旁边主人家又种上了一些树,树上掉落的虫子就能喂饱小鱼,还能为小鱼遮阴。在距离自己厨房近的地方种些做菜使用的香菜,美化环境的同时也能方便获取做菜需要的材料。


0 Comments

初冬的认识垃圾回收、农田之旅

11/16/2013

0 Comments

 
        城市垃圾处理问题日益严重,我们生活在城市里虽然能感觉到被垃圾围困的无奈,却也不知该如何将采取行动,将自己从中解救出来。但是在乌当区的一个小区里,已经有很多人,一起在做垃圾分类的工作。每个人从日常生活的垃圾源头开始,分拣垃圾,回收利用依然有价值的垃圾,就能减少城市垃圾的排放。我们一起去了解如何在自己家里,进行垃圾分类吧!
         同天的下午,我们马不停蹄地赶往百宜农场,去欣赏冬季的田园景色,去学习生态的种植方法,去接触土壤,去了解自然,去收获土地奉献给大家的食物。
0 Comments

幸福家庭蔬菜种植活动

11/9/2013

0 Comments

 
         冬天的风呼呼地吹,寒冷的季节里依然有小小的生命期待发芽、成长。一年四季,土壤里都充满了能量和温暖,也就能在四季里孕育不同的生命。
        这个周六,小朋友们用小手捧着土,为一粒粒白菜种子筑好家,盖好被子,静静地等待种子发芽。家长们也积极、好奇地帮着忙,都希望这些寄托想象的种子早早发芽。
0 Comments

秋冬活动主题----关于垃圾污染的问题

10/9/2013

0 Comments

 
图片
          垃圾是城市生活所产生的副产品,随着城市居民的购买量上升,垃圾排放量也日益增加。我们只要将家里的一袋垃圾放在门口,很快它就会被清洁人员扔到垃圾站。这样的情况下,垃圾对我们来说不是问题,也不会影响到我们的生活。可是事实上,我们却面临着垃圾包围城市的危机。而关于垃圾如何处理,也直接影响这我们整个城市的健康发展。

        在这个冬季,我们就去了解一下扔出门的垃圾,最终到了哪里?我们应该怎样积极地面对垃圾污染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如何让生活摆脱垃圾的困扰?

        我们一起去了解垃圾是如何回收利用的,邀请垃圾处理的专业人士为我们讲解目前的城市垃圾状况,以及垃圾处理方式。随后以“利用垃圾创造可持续性生活”为主题,为社区居民开展一系列工作坊,和大家分享利用垃圾的好创意。


           活动时间请关注我们的新浪微博@自然之道NW

0 Comments

秋冬季“城市农夫”活动安排表

10/9/2013

0 Comments

 
9月19日,星期四,早上10:00—12:00:中秋节自然散步
       在与家人相聚大吃一顿之前,我们一起去散散步,见证在秋季里森林的变化。我们将带领孩子到四处散落种子的森林里,利用一双旧袜子学习到动物如何通过跑动,将大量的种子带往各处的。活动免费开放,报名请联系小亢:18984100841.

11月16日,星期六,10:00-16:00:
参观垃圾回收处理示范点及农场自然体验之旅
   我们一起去看看城市垃圾是如何被分类回收、重新利用,反思我们能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减少垃圾的排放量,如何更好地利用垃圾。
    下午我们将顺道去百益农场,看看深秋季节的农场是怎样的一番景象,让我们的身心回归土地的怀抱,一起采摘土地馈赠给我们的礼物。我们将邀请积极参与城市农夫项目的伙伴们,加入这次有意义的旅行。


11月30日,星期六,14:00-15:30:有机堆肥、手工肥皂工作坊
        本次活动是“城市农夫”工作坊系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引起社区家庭对垃圾的反思,学习如何将有机垃圾变为有用的肥料,减少我们日常垃圾的排放。利用厨房废油制作手工肥皂过程中,老师将和我们分享日常生活中减少资源的消耗和浪费的好办法。报名请联系小亢:18984100841。

12月14日,星期六,下午2:00-5:00:冬季幸福赶集会
          当天气变得寒冷时,我们还能做些什么有趣的事情呢?我们相约在一起,为“圣诞节”做一些好看的装饰吧!我们的夏季幸福赶集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次赶集会我们将邀请邻居和朋友们一起,做有趣的手工、分享私房美食、交换二手宝贝(孩子的玩具、可再利用的物品等)。我们一起来实践简单易行的创意,认识更多的朋友。咨询或预订赶集会固定摊位,请联系小亢:18984100841,或加入我们的QQ群:144644034。



           活动内容持续更新,请保持关注!
0 Comments

初秋幸福赶集会

10/9/2013

0 Comments

 
            又一次热热闹闹的赶集会来了!参加的伙伴们用心地准备的各自的好东西,每个摊位都有自己的特色。美味的、有创意的、稀奇的······都格外引人关注。更特别的是我们还邀请了手工纸制作工艺传承人刘师傅,还有月饼制作老师湘云,为大家伙带来了手工纸制作展示和月饼制作课,让大家玩得不亦乐乎。
          感谢小区琴姐姐的专业摄影技术!
0 Comments

秋季社区种植活动

9/20/2013

0 Comments

 
        夏季的蔬菜已经收获了,但是我们的小菜园依然保持着勃勃的生机!得益于邻居朋友们的加入,还有朱伯伯的指导,我们秋季的种植活动开始咯!
0 Comments

朱伯伯的林业人生

9/13/2013

0 Comments

 
图片
        在一次给小区共用种植菜园浇水的过程中,我们偶然认识了朱伯伯。当时朱伯伯正路过,就停下来大概了解关于城市农夫项目的信息,记下我的电话后就离开了。

        就是这样一位只有一面之缘的邻居,现在却成为了我们幸福家园小区公共小菜园的专业种植指导。

         朱伯伯曾经是贵州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的工程师,拥有专业技术和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士。97年退休以后,朱伯伯就开始在家种花、养草,摆弄摆弄小葫芦、小核桃,生活惬意悠闲。那天有机会相约朱伯伯,聊起了朱伯伯有趣的林业工作。1962年朱伯伯从南京林学院,绿化和森林保护专业毕业,随后便参加了国家环保、绿化委员会。1977年应国家号召,他被中央组织部派到了西藏农牧学院,开始了5年林学系老师的教学生涯。5年间朱伯伯培养了藏区和内地的学生共280名,也看到了最美的藏区美景,享受了最奇妙的藏区生活。朱伯伯说在西藏海拔2999米的地方,覆盖着大片的森林,森林附近的小道上有颜色各异的鸟蛋,林中的香菇有沁人心脾的香味。这些都是难以忘记的美好回忆。

        伯伯说只有森林覆盖面积达到国土面积的50%以上,国家才能稳定并兴旺发展。任何人都依赖着森林生存,没有人能在荒漠上长久的繁衍生息。因此朱伯伯退休之前研究种植的树木都是对人体,或社会经济发展更加有利的品种。1988年,朱伯伯在罗甸林场实验种植了黑荆树,一种利用率极高的经济树种。至今河滨公园附近仍能发现黑荆树的身影。

        现在朱伯伯赋闲在家,虽然已经不能像在林场那样大面积地施展技术培育树种,却高效地利用起家里的空间种类多种植物。他说家里种的植物要对身体有利,小型的红豆杉和柏树都是好选择,即耐旱又容易繁殖。现在朱伯伯种这些植物,首先是因为兴趣所在,其次是为了在居住的城市环境中营造出健康的氛围,最后就是享受种植的乐趣。

        朱伯伯还提出了自己对于市政绿化的一些想法,他说绿化最好不要落叶多的树种,常青树最好。美观效果达到又不用多费人力打扫卫生,如果可以的话最好是有香味的树种,例如米兰、四季桂、栀子花、八月桂、紫桂。当然种植还要看土壤的酸碱性,不同性质的土壤,适合不同需求的植物生长,都是相当有讲究的。

        近几周,朱伯伯一直在帮我们设计公共菜园的种植方案,还不辞辛苦地亲自上阵指导我们的居民进行种植。我总觉得和植物、土地亲近的人,身上散发着自然平和的气息,是人汲取了自然精华的体现。


0 Comments

观影会-----《自然农法》

9/13/2013

0 Comments

 
图片
生存农法----自然之道

川口由一:我发现所有的生命都是由这块田地孕育的,我会一直在这里生活下去。

        2013年9月的一个周五晚上,我们邀请了幸福小区的居民和朋友,一起来参加了本次的观影会。本次观观赏的影片是来自PCD分享的《生存农法----生存之道》,一部关于自然、农业和人的宣传片。
        当天的活动流程是观影前讨论“什么是自然农法”、“你理想中的农耕方式”两个问题,大家分别把自己的想法说出,并写在纸上。随后是播放影片,影片播放完毕后是讨论时间。活动过程中,我们还一起分享了当季的水果,让大家从视觉、听觉、味觉,都能感受到自然感觉。
       影片通过记录主人公日本奈良地区,樱井市的川口由一,在自己的农场实践自然农法的过程。影片最特别的地方则是以自然农法为叙述的载体,最终将人与自然相处的思想,以平和流畅的方式传播给大家。
       放映影片之前,大家根据主持人提出的第一个问题“什么是自然农法”进行了讨论。大家的通过日常经验多认为,自然农法就是在种植蔬菜、粮食的过程中,不使用化肥和农药,使用有机肥料。其中有一位朋友提到,遵循植物自然生长所需的成分,而使用的农作方法。经过简单地讨论后,我们开始一边品尝当季的水果,一边观看影片。
      影片的背景音乐悠扬温暖,开场画面是灿烂阳光下的一片稻田。被访者川口先生在奈良地区樱井市经营从父辈继承下来的农场32年,在他看来自己被富足的大自然所滋养,于是愿意与这片肥沃的田地一起生活。在他的稻田里稻谷和杂草一起生长,当杂草的生长过于迅速和繁盛的时候,川口先生才会将多余的杂草拔掉,平铺在稻田里。于是稻田里除了土壤,还有厚厚的一层经过时间累积而成的生命残骸。他的种植方式既不施肥,也不翻土,为的是不打扰积累下来的生命财富,不破坏生命的循环。在土壤里逐渐腐败的植物,渐渐成为养肥,为生长中的植物提供养分。而且这样形成的种植地保水量高,与土地相比,虽然土壤湿润但并不保水。
       受访的过程中,川口先生谈到“什么是自然农法”。实施自然农法的前提是最少的干预,让自然主导,尊重自然的规律或对自然做出回应。最终,由万物自行遵从自己的生存之道。而实现这些结果的方法,就是永远不要翻土,不为土壤添加任何肥料。自然为人类准备了作物,也允许非作物类的植物生长,还邀请了各种昆虫到田地中。但是它们都不应作为耕作的敌人,因为自然会控制它们的生长,并明智地将它们保持在一种平衡中维持共生关系,相互依存并带来活力。人类应该认清这样的道理,将自己从繁杂的农耕问题中解脱出来。
       当人类为了短期利益开始翻耕土地,失去了对自然力量的认知,而自然的力量是维持人类、庄稼、蔬菜在内的所有生命的关键。翻耕可暂时提高产量,但为了维持产量,则需要再次翻耕,于是便开始了一个无尽的翻耕循环。
       在讲述关于自然农法的内容后,川口先生将叙述的中心渐渐地转向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并反思其中的道理。
      自然农法是一种哲学、一套技术、一种生活方式,把人带向永恒的和平。它不仅是一种农法,是意识上的转变。我们需要在生活中找到三条道路:自然的道路、人类的道路和自我的道路。自然农法使我们能够同时按照自然、人性和自我的道路生活。只有遵从自然农法,把自己融入自然,让自己服务于土地,将找到真正的快乐。
      影片播放完毕后,大家开始了自由讨论,发表自己的观后感。
      参加本次观影会的一位朋友,在结束放映后直接将影片借走,他计划在自己工作的单位放映这部影片。他认为虽然影片看似一部科教宣传片,但却引人深思,给自己有很大的启发。影片所关注的点在于“道”,反思生存的哲学,并如何实践自然哲学。这样的“道”所影射的群体包括动物、植物和人类。当我们人类“自作聪明”地改变自然,企图获得更多益处,反而是“低效”地开发。由于越来越多人所接受的是应试教育,缺少思考和探索的空间,加之年轻一代人缺少人生的体验,所以难以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我们的成长中缺少一种朴实的教育,这样的教育是帮助人思考和学习,如何与自然共存,如何从自然中获得智慧。但是由于大环境的影响,目前也很难实现这样朴实的教育。这样的现状短时间内难以改变,确实很遗憾。
       如果要改变这样的生存方式,引起大家对于自然与人共生的反思,我们应该反省自身的愿望。对于自然不要抱着索取的态度,人与自然是获得也是付出与维持。认定了这样方式,就需要持久的能力去改变。
      最后大家将自己的观后感写在了纸上:
      ·自然农法=自然之道=自然+简单
      ·佛
      ·自然农法是一种人生哲学
      ·观自然农法是心灵的洗涤


0 Comments

社区幸福赶集会

7/3/2013

0 Comments

 
       城市里的赶集会,以物易物的方式让珍贵的东西摆脱了金额的束缚,成为物价的礼物,交换到手中,温暖在心里。
       积极“做生意”的孩子们满面笑容,对于他们来说也许是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为数不多的几块钱,满满的喜悦,了解和别人沟通交流的乐趣······都是孩子们在小小的赶集会上的收获,我们为他们的自信和努力感到骄傲。
      更让人惊喜是参与赶集的家庭带来了自己栽种的蔬菜和粮食,对!包括小麦!毫无疑问,这些来自土地的恩赐,盛满种植人心意的蔬菜和粮食,是最早被交换完的。获得的人会觉得是一种喜悦和幸运,也是一种土地与人的感情传递。
0 Comments
<<Previous
Forward>>
    图片

    小亢

            凉风、细雨、花开、雷响,春天来了!我看见了土地里使劲往外迸发的生命力。我想和一群可爱的人一起,用双手创造土地里的生命,收获一片健康、有机的果实。

    RSS Feed


Powered by Create your own unique website with customizable templates.